2009年12月,有中央級媒體刊發報道,頌揚安徽鳳陽縣數十年沒有搬遷辦公場所,把錢“花”在租屋了民生上。近日有媒體調查發現,在上述報道的8個月前,鳳陽縣就已經在破土動工興建新辦公樓群。當地官員表示,此次報道並非有意策劃,而是一次意外。(8月5日《東方早報》)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外接式硬碟地誇了半天,結果卻是一廂情願的誤會一場。安徽鳳陽蜚聲海外,在於歷史上多做少說的“大包乾”實踐;不過,眼下這場“意外”的真相,似乎只說沒做,讓人百味雜陳。
  2009年12月4日,媒體刊發了《安徽鳳陽:縣委大院有點“破”最新辦公樓15年前修建》、《鳳陽節儉辦公重民生縣政府辦公樓一用就是30年》兩篇報道。褒揚該縣艱苦奮鬥的精神一直沒有丟失、淡忘,數十年沒有搬遷辦公場所,報道稱鳳陽縣專註聽民聲、踏實做民生,把開源節流省下ssd固態硬碟來的錢“大手大腳”地用在民生工程上,解決群眾“生活難、上學難、看病難、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病有所醫”等民生問題。一時間,鳳陽獲得如潮好評。此後,但凡貧困縣建豪華衙門的故事被曝光,論者也喜歡拿鳳陽的例子來“照鏡子”。
  遺憾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鳳陽的“破樓辦公”,不過是旁觀者一廂情願的抒情罷了。真相如下呈現:安徽省發改委2008年3月21日印發的《發改委投資函(2008)187號》文件中提到,鳳陽縣政府大樓項目在2007年進行上報,2008年3月20日獲批。地方官員稱,鳳陽政府大樓工程在2009年3月3日公開發佈了招標公告,併在同年3月26日開工建設,2011年8月26日竣工mSATA,總造價4856.36萬元,資金來源是政府財政收入,大樓的建築面積有18918平米,但使用面積僅有7000平米不到。細究下來,所謂的“典型”,不談百孔千瘡,起碼也是難以經得起推敲。
  這裡當然有兩個問題:一是媒體報道失實,淺嘗輒止就見風是雨,終於被現實所歸謬,那麼,這種“典型文章”經過了怎樣的程序正義?二是地方部門樂享其“謬”,既然不是鳳陽縣策劃的宣傳報道,那麼,當時為什麼沒有將縣裡已經在修建新行政中心的實情告訴媒體記者?為什麼舉國點贊之後,也不見地方部門基microSD於實情去“勘誤”求真?
  明明是個人造美女,卻被意外贊頌為“清水出芙蓉”,當事人施施然笑納了各種溢美之詞。一旦真相大白,起碼也是尷尬難耐,何況,這誤會關涉權力清譽?地方官員竟然如此解釋,說修建新政府大樓和宣揚老政府大樓,這兩件事情其實“並不矛盾”。這話約等於說,胡吃海喝和節食減肥,其實也是一回事情。
  如今,傳說中的那座位於老縣城府西路的原政府大院,已經變成了“鳳陽商貿城二期”的工地。贊揚聲還未走遠,“簡樸牌坊”已經轟然倒下,新樓一樣氣宇軒昂,和貧困縣的那些奢華辦公場所看似無甚兩樣。有必要追問的還是三個問題:地方政府的此般行徑,知錯不改,算不算欺世盜名?新樓美奐美倫,預算支出與辦公標準合乎正義邏輯嗎?面對謬贊臉不紅心不跳,這是怎樣一種慣性心理使然?
  最怕有些“誤會”,勾兌成了扎實的政績,而民生在概念偷換的“移魂大法”中,還有幾多盡心儘力的能量與作為?
  文/鄧海建  (原標題:面對“簡樸牌坊”,新樓作何感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l94zlgad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