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為月面著陸而發起首波衝擊的是前蘇聯“月球”號和美國“徘徊者”號系列探測器,但在它們遞交的初始成績單上卻是一連串“失敗”。
  ■月面軟著陸是最關鍵、最驚心動魄的一個環節:前蘇聯直到第12次嘗試才首獲成功,美國也在品嘗了3次失敗苦果後方平安著陸。
  嫦娥三號是我國發射的第一個地外軟著陸探測器和巡視器。
  這也是人類第130次探月活動。
  “嫦娥”落月是世界航天史上來自一個亞洲大國的首次嘗試。如今距中國首名航天員進入太空僅十年,而幾年後中國就要建設自己的空間站了。———德國《法蘭克福彙報》
  嫦娥三號探測器昨晚成功落月,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獨立自主實施月球軟著陸的國家。這是中國航天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也是自1976年前蘇聯Luna 24探測器之後,人類月球探測器首次軟著陸。
  1978年,美國贈送給中國一塊1克重的月球土壤,是阿波羅17號飛船從月球錶面帶回來的。科學家歐陽自遠說:“通過對這塊標本的研究,我們寫出了40篇論文。”
  現在,中國已經再也沒有必要借助美國送來的土壤了。“三姑娘”首次落月就成功,真正的宇航員登陸也將緊隨其後。
  如果說上個百年是美國的世紀,那麼現在迎來了中國的世紀。
  A

  前蘇聯的第一落

  試了12次終於成功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昨日接受成都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嫦娥三號落月非常完美,之前為著陸器設置的100多種預案都沒有用上,完全按照既定規劃完成。”
  在人類探索月球的歷程中,各國一方面顯示科技實力,一方面也要承受失敗帶來的巨大壓力,其中前蘇聯於1959年發射的月球探測器與月球擦肩而過,直到第12次嘗試才首獲成功。
  跑偏了
  距離5995千米
  “月球”1號擦肩月球
  1959年1月2日,前蘇聯發射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月球”1號,綽號“夢想”。當時,前蘇聯對它充滿了希望和信心,因為此前,前蘇聯航天機構已經對向月球派遣使者做了三次失敗的嘗試。
  “月球”1號的目標是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擺脫地球引力場,直接“奔向月球”,然後撞擊月球錶面。遺憾的是,“月球”1號在距離月球5995千米處和月球擦肩而過,未能命中月球。
  “火候不對”

  “月球”7號點太早了

  “月球”8號又點遲了
  1965年5月9日,前蘇聯發射“月球”5號探測器,是進行月球軟著陸的嘗試。當“月球”5號距離月面64千米、在準備降落的最後階段時,由於設備故障,制動火箭點火失靈,科學家只能聽著它發出的信號,無奈地任它以極大的速度直接擊中月球並損毀。據說,德國的一個天文臺,看到撞擊揚起的月壤形成了長225千米、寬85千米的塵雲。
  隨後前蘇聯接連發射了“月球”7號和“月球”8號探測器,但不幸再次上演。前者點火過早,後者由於點火時探測器已經距離月球錶面很近,導致它尚未減低到安全著陸速度就撞擊到月球錶面。在撞擊的瞬間,所有的信號傳輸驟然停止,說明“月球”8號已經損毀。
  首次成功

  世界第一顆

  “月球”9號首次實現軟著陸
  1966年2月3日,滿載著希望的“月球”9號最終安全地在月球上降落。7小時後,向地球傳送了首張月球錶面的全景照片。
  為了完成這一人類創舉,前蘇聯從1959年1月開始發射了24顆系列月球飛行器,進行了11次失敗的月面軟著陸。
  美國的第一落

  翻著跟頭奔月

  被成功驚獃了
  與前蘇聯相比,美國的首次探月之路十分坎坷,顯得更為艱難。美國探月初期發射的5顆“先驅者”探測器幾乎沒有一個獲得成功,其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火箭沒有足夠的推力,探測器根本沒有飛抵月球,基本沒有發揮作用。
  1961年開始,美國發射了9次“徘徊者”系列探測器,是用“徘徊者”的身軀直接砸向月球,目的是為在月面硬著陸提供參考數據。
  直到1966年,勘測者1號新型探測器經過64個小時的飛行,成功在月面風暴洋軟著陸,曾被認為很可能搞砸的這一項目終獲成功。
  難以置信

  “降落時,地球人啥也做不了”

  落月成功是個奇跡
  1966年5月30日,攜有美國首個落月探測器———勘測者1號的運載火箭,已進入發射最後準備階段。“這次探月的成功率有多少?”一名工作人員忍不住發問。“千分之一,”項目經理鮑勃·羅德里克回答道。
  當年6月的一期《紐約時報》報道了勘測者1號落月的過程:最後的接近、落月過程從著陸前41分鐘開始,當時它的飛行速度約為每秒2公里。從地球上傳來的一系列指令讓它翻起了跟頭———先翻轉90度,然後偏轉60度,接著再翻轉94度。此後,制動火箭點火,勘測者1號逐漸降落,其速度和高度快速降低。“從這時起,探測器進入自主飛行狀態,地球人啥也做不了。”
  由於此前完全沒有月面軟著陸實際經驗,人們認為勘測者1號如能落月成功將是個奇跡。
  當年6月2日,美國對此次落月進行了全國電視直播。在預計落月時間過了幾分鐘後,電視畫面中突然出現了月球錶面和勘測者1號的一隻腳。這個畫面停留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以至於有人戲言:“項目人員可能被成功著陸驚獃了,他們也不知道下一步要乾什麼。”
  聽天由命

  “勘測者”系列“盲降”

  落月時都是傾斜的
  “要知道,當初美國勘測者系列探測器落月時都是‘盲降’啊,”美國航天局月球探索分析小組成員、科學家傑夫·普萊夏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勘測者探測器落月時只能簡單地執行事先設計好的降落程序,然後聽天由命,其中在落月中途失敗過兩次,其餘5次安全著陸。
  “沒有一個美國著陸器,無論是勘測者還是阿波羅,是真正水平著陸的,它們落月時都是傾斜的,”普萊夏說,這是因為月面凹凸不平,有很多隕石坑和石頭。
  寫好訃告

  “阿波羅”登月前

  早就準備好失敗的發言
  要知道,當你還活著的時候已經有人給你寫好了訃告,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40年前,當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等宇航員還沒有在月球靜海地區著陸時,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鬆就已經準備好了一段登月計劃失敗的發言:“上帝已經讓這個前往月球的人長眠於這個地方。”
  成都商報記者 趙倩
  本組稿件綜合新華社 人民網 法制晚報等
  中國探月·意義

  登月有什麼用?

  張泉靈:和我們關係緊密
  央視主持人張泉靈昨日為準備“嫦娥三號登月之旅直播特別報道”,特意去北京天文館看了看那0.5克美國人30多年前送的月球岩石。
  張泉靈在微博中寫道,“當年美國人沒告之其任何信息。歐陽自遠院士用0.5克研究,得出是阿波羅17號從澄海取回。美國人頗驚。再有嫦娥總師葉培建當年在瑞士見美國人展出‘一片月球’,感慨萬千,‘人不爭先但需恐後’,立志奔月。知落後有志向不菲薄肯堅持,夢方近。”
  張泉靈在微博說,“有人問登月和山村裡上破學校的孩子有什麼關係?其實這關係還挺緊密的。互聯網技術來源於美國登月技術,要把休斯敦航天中心的電腦連起來。現在很多好學校把公開課放在網上。今年內蒙古一鄉村學校在民間慈善機構的幫助下用北京人大附小的數學網絡公開課同步上課,成績大漲。這隻是一個例子而已。真的很多。氣象衛星對減少氣象災害的損失、解決饑餓和貧困問題有著直接的關係。登月技術中的燃料技術如推廣可幫助減少霧霾,加壓泵技術可利用於高樓滅火……於我而言,‘滿足人類好奇心’已經足夠重要。”
  中國探月·動力

  從0.5克的月岩開始

  中國人走向整個太陽系
  “我們的著陸器和月球車將會在這裡著陸,”在中國國家天文臺7樓的辦公室里,在那個直徑超過1米、錶面上詳細標註著各種地名的精美月球模型面前,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指著模型上的一塊區域說道。
  “25年前,我的研究就從一塊0.5克的月球岩石樣品開始。”歐陽自遠說,1978年,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訪華時,向中國贈送了一件特殊的禮物———一塊小指尖大小的月球岩石樣品。樣品鑄在一個有機玻璃盒內,從外面看起來很大,其實只有1克的重量。有關部門很快找到了遠在貴陽的歐陽自遠。
  “我們將這1克月球岩石切成兩塊,一塊保存起來,一塊用來研究。美國人贈送月岩樣品,其實也是在探測我們的測試能力和研究水平,雖然這話沒有明說。但後來的事實證明,我們的研究結果還是讓美國人很信服。”歐陽自遠說,就這0.5克石頭,我們共發表了14篇相關研究文章,確認石頭是阿波羅17號採集的,確認了採集地點,甚至確認了石頭所在地是否有陽光照射等等。就是在這樣的“壓力和動力”下,中國開始了自己的探月計劃。
  “幾十年我們都早起晚睡,沒有假日。因為根本沒有探月方面的核心資料,我們只能收集研究別的國家的公開資料,也與美、英、德等國開展合作性研究,積累天體化學和月球探測的相關研究基礎。”歐陽自遠說,月球只是一個起點,中國還將對整個太陽系進行全面探索。
 
(編輯:SN0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l94zlgad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